衡陽新聞網(wǎng)
滾動新聞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頭條新聞 > 正文:

美國科學家長期研究人工冠狀病毒合成技術(深度觀察)

2021-08-18 19:51:02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美國學術刊物網(wǎng)站顯示,素有“冠狀病毒獵手”之稱的拉爾夫·巴里克,數(shù)十年來一直致力于研究改造和制造冠狀病毒“技術”。巴里克與美軍德特里克堡內(nèi)從事高危病毒和冠狀病毒研究的兩家研究機構——美國陸軍傳染病醫(yī)學研究所、美國國家過敏癥和傳染病研究所下屬的“綜合研究設施”,都有密切聯(lián)系。國際輿論呼吁,為提高透明度,世界衛(wèi)生組織應對德特里克堡生物實驗室等進行調(diào)查,這一行動應被視為尋找新冠病毒起源的積極步驟。

長期研究冠狀病毒改造技術

巴里克目前是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流行病學系和微生物與免疫學系教授、美國微生物學會會員、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長期研究冠狀病毒,是國際上這一學術領域的權威專家。美國國家科學院官網(wǎng)介紹說,巴里克主要研究三種RNA病毒,其中包括引起嚴重呼吸道感染的冠狀病毒。數(shù)據(jù)顯示,1983年以來,巴里克以自身名義或者作為指導教師共發(fā)表400余篇論文,其中關于冠狀病毒的論文高達268篇。

據(jù)美國《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雜志報道,巴里克掌握一種通過“反向遺傳技術”改造乃至“增強”冠狀病毒的技術。憑借該項技術,他不僅可以依據(jù)冠狀病毒的基因片段培育出活生生的病毒,還可以改造冠狀病毒的基因,制造出新的冠狀病毒。

美國《病毒學雜志》網(wǎng)站顯示,2002年,巴里克領導團隊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以片段組裝為基礎的鼠肝炎病毒反向遺傳系統(tǒng)。依靠這套系統(tǒng),科學家對病毒的研究可以在活體內(nèi)進行,通過改變病毒的基因或者結構,來了解每個基因在病毒與宿主相互作用時發(fā)揮的作用。這些工作極具突破性,它可以通過給病毒不斷更換“組件”,從而制造出新的病毒。

2003年,一篇巴里克參與發(fā)表的論文展示了這種技術的威力,成功復活了一個SARS樣冠狀病毒。后來,巴里克等人就這一成果申請專利,并于2007年獲得批準,專利代號為US7279327B2。這項獨特的病毒技術,令巴里克成為美國最頂尖的冠狀病毒專家,他憑借該技術在全世界搜集各種冠狀病毒的樣本進行研究。

人為改造病毒卻不留痕跡

2008年,巴里克等人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fā)表論文,詳細記錄了設計、合成并激活一種SARS樣冠狀病毒的方法,并特別驗證了這種人造病毒不僅能讓小鼠感染患病,還能侵襲人類的呼吸道纖毛上皮細胞。“在這項研究里,我們報告了一項規(guī)模最大的、人工合成的、可復制的生命形態(tài)。”巴里克等人在論文摘要中寫道:“為了試驗從不可培養(yǎng)的蝙蝠SARS樣冠狀病毒到人類SARS樣冠狀病毒的可能出現(xiàn)途徑,我們設計了一個與蝙蝠SARS樣冠狀病毒一致的基因組,并將蝙蝠SARS樣冠狀病毒的受體結合域替換為該基因組。這種新型嵌合病毒能夠被蝙蝠和人體冠狀病毒刺突蛋白特異性抗體有效中和。”

2015年,巴里克在美國實驗室里用他的病毒改造技術造出了一種全新的、可以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這項研究中,病毒改造和小鼠感染實驗均在北卡羅來納大學展開。這種經(jīng)過基因操作的SARS樣冠狀病毒更具傳染性。這一研究結果2015年刊發(fā)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上。2016年,巴里克聯(lián)合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哈佛大學醫(yī)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fā)表論文,論文結論中表示,他們以SARS樣冠狀病毒為模板制造出的嵌合病毒,在小鼠實驗中展現(xiàn)出了可復制性。

2020年6月,巴里克做客美國“本周病毒學”播客,進一步闡述他的團隊在自己的實驗室“改造冠狀病毒”的細節(jié)。他說:“改造新冠病毒是非常容易的,你可以將至少四或五組不同的變異設定放入新冠病毒的受體結合域里去,使得新冠病毒可以和老鼠的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受體結合。”

盡管幾乎所有科學家都說,被人為改造過的病毒可能會留有痕跡,但巴里克表示,他可以做到“人為改造病毒卻不留痕跡”。2020年9月,巴里克接受意大利國家電視三臺節(jié)目“普蕾薩迪雷塔”(意為“直擊熱點”)采訪時,當記者問道:“如果你不想留下痕跡,你也可以人工合成一個病毒,使其看上去與自然界的病毒沒有區(qū)別,是嗎?”他答道:“沒錯。你可以不留痕跡地進行合成,目前有三四種合成冠狀病毒的方法,利用其中任何一種方法,都可以不留痕跡地在實驗室制造病毒。”

與德特里克堡關系非同一般

值得注意的是,巴里克與美軍德特里克堡內(nèi)從事高危病毒和冠狀病毒研究的兩家研究機構美國陸軍傳染病醫(yī)學研究所、美國國家過敏癥和傳染病研究所下屬的“綜合研究設施”都有密切聯(lián)系。

大量科研論文顯示,巴里克曾與美國陸軍傳染病醫(yī)學研究所進行過不少涉及冠狀病毒的研究合作。巴里克豐富的冠狀病毒“資源”以及改造和制造冠狀病毒的“技術”,通過這些合作和人脈被廣泛運用在德特里克堡內(nèi)。一篇2006年的論文顯示,他們曾就SARS開展過科研合作。一篇2014年刊發(fā)在《抗菌物和化學療法》期刊上的、涉及高危冠狀病毒的論文,就來自與這兩個德特里克堡機構的合作。2018年,《自然》雜志上的一篇論文顯示,來自德特里克堡“綜合研究設施”的一位名叫麗莎·托澤夫斯基的研究人員和巴里克合作,用被修改了基因的MERS(中東呼吸綜合征)病毒感染了猴子。美國軍方2021年的一篇文章顯示,巴里克今年4月應邀給美國陸軍傳染病醫(yī)學研究所作講座,內(nèi)容就是關于冠狀病毒的研究。德特里克堡“綜合研究設施”副主任麗莎·漢斯萊正是巴里克的學生。這樣的合作還有很多。

德特里克堡的美國陸軍傳染病醫(yī)學研究所和“綜合研究設施”都有著糟糕的實驗室安全記錄。美國《弗雷德里克新聞郵報》一份2014年的公開資料顯示,僅2014年一年,“綜合研究設施”出現(xiàn)過多起實驗室安全事故,一些事故還直接涉及MERS這樣的高危冠狀病毒。同時,該機構的其他較低安全等級的實驗室,也同樣被曝出存在實驗室安全問題。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下屬地方媒體WKYC在2016年7月的一篇報道顯示,“綜合研究設施”的實驗室在2015年發(fā)生過一次涉及埃博拉病毒的安全事故。

美國陸軍傳染病醫(yī)學研究所在2019年秋季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前夕,曾發(fā)生過嚴重的安全事故,一度被美國疾控中心關閉。據(jù)《弗雷德里克新聞郵報》2019年11月23日報道,除了被媒體廣泛報道的實驗室廢水處理系統(tǒng)存在問題,該研究所的兩個從事高危病毒研究的實驗室,也被發(fā)現(xiàn)存在嚴重安全隱患,沒有按照規(guī)定做好防護。

巴里克所在的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生物實驗室也有類似問題。據(jù)美國非營利新聞調(diào)查網(wǎng)站ProPubica報道,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1日,教堂山分校共向美國國家衛(wèi)生研究院報告了28起涉及轉基因生物的實驗室安全事故,其中6起涉及實驗室制造的多種冠狀病毒。其中,2016年2月,一名實驗室女性工作人員被感染SARS樣冠狀病毒的老鼠咬破了手指,但在接下來的10天里,這名工作人員并沒有被隔離,而是被允許戴著外科口罩在公共場所活動。

菲律賓《馬尼拉時報》專欄作家毛羅·賈·薩蒙特日前發(fā)表題為“現(xiàn)在全世界都要求調(diào)查德特里克堡”的文章說,一系列疑點已將病毒溯源的矛頭對準德特里克堡,對其開放調(diào)查是病毒溯源問題取得進展的唯一途徑。“當我們看到有2000多萬中國公民簽名請愿,要求開放調(diào)查德特里克堡時,我想到,成千上萬認為德特里克堡有疑點的菲律賓人也應該有機會向世衛(wèi)組織請愿。這是國際社會取得進展的唯一途徑。”

馬來西亞《東盟郵報》近日發(fā)表文章說,一群菲律賓記者、企業(yè)家和學者也在網(wǎng)上發(fā)起請愿,敦促世衛(wèi)組織調(diào)查德特里克堡。正如請愿書中所強調(diào)的那樣,德特里克堡仍然是一個不應被世衛(wèi)組織專家忽視的謎。為提高透明度,世衛(wèi)組織應對德特里克堡和全球其他類似的實驗室進行調(diào)查,這一行動應被視為尋找新冠病毒起源的積極步驟。

(本報華盛頓8月17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