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新聞網
滾動新聞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外媒看衡陽 > 正文:

【湖南日報】曠碧峰:腳踩泥土的“蔬菜博士”

2022-12-03 09:13:29   來源:湖南日報   
分享到: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帙恒

通訊員 李美玲

小雪時節(jié),寒意漸濃,衡陽市蔬菜研究所的蔬菜大棚內卻生機盎然,成排的甘藍色澤碧綠、球型緊實。“我們選育的秋甘藍豐產、優(yōu)質,且抗逆性好,是市場上搶手的‘香餑餑’。”11月29日,研究員曠碧峰興奮地說。

今年67歲的曠碧峰是衡陽市蔬菜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從上世紀80年代與市蔬菜研究所結緣起,便一直扎根農業(yè)一線從事蔬菜栽培育種、技術研究與推廣應用工作,在研究蔬菜這條路上走了40余年,早已榮譽滿身,先后獲得“湖南省優(yōu)秀中青年專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先進工作者”等稱號。

2019年,忙碌了半輩子的曠碧峰迎來了退休,坐不住的他在得到組織留用的消息后,迫不及待又回到了田間地頭。“白陽1號絲瓜脆香可口,味甜,煮后不黑湯;源蜜1號單瓜重3.5至4.2kg,抗逆性強,耐貯運……”提起自己選育的蔬菜良種,曠碧峰如數(shù)家珍。

蔬菜育種周期長、變數(shù)多,選育一個新的蔬菜品種往往需要5至10年。從業(yè)以來,曠碧峰先后主持和參與選育、引進篩選蔬菜新品種180多個,尤其是一串鈴嫩南瓜、蜜本南瓜,早冠絲瓜,衡雜、湘早優(yōu)苦瓜,衡雜冬瓜等系列品種,都以早熟、豐產、優(yōu)質、高效著稱,已在全國近30個省市大面積推廣應用,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

曠碧峰介紹,市蔬菜研究所近年推出的、由他參與選育的“一串鈴嫩南瓜”“早冠絲瓜”“湘早優(yōu)苦瓜”“早豐紅茄”“豐源辣椒”5個系列共78個品種,推廣應用面積達94.8萬畝,產生社會效益超過10億元。其中,農民種湘早優(yōu)系列苦瓜品種平均每畝收入15000多元,比種水稻的效益高出數(shù)倍,成了名副其實的“致富瓜”。

如今,除了承擔研究所院士專家工作站的蔬菜新品種選育工作,曠碧峰還被繼續(xù)委派到衡陽縣樟木鄉(xiāng)湖南耀泓生態(tài)農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蔬菜基地指導蔬菜生產。腳下踩著泥土,腦袋裝著技術,眼睛盯著市場,曠碧峰積極在基地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幫助農戶樹立農產品名優(yōu)品牌意識,促進蔬菜增產增效,小小的“菜籃子”鼓起了農戶的“錢袋子”。

“品種是蔬菜產業(yè)發(fā)展的核心要素。”曠碧峰表示,將繼續(xù)在引進和選育蔬菜新品種上下功夫,加快工廠化育苗設施建設,大力推進蔬菜健康種苗生產新技術研究和推廣應用,進一步加快新品種、新技術的成果轉化力度,讓科研成果惠及更多群眾。

(原載于12月2日《湖南日報》第6版)

曠碧峰:腳踩泥土的“蔬菜博士”